創始人自殺,合伙人空難,這家公司是用生命在創業

用車|車云|2017-05-10 18:30

前幾天查汽車音響資料時,偶然間發現身邊的JBL耳機,其品牌背后竟然還有一段與眾不同的歷史。

在汽車音響領域,品牌創始人大多具有深厚的技術背景,這似乎成為了一個行業慣例,譬如創立BOSE品牌的創始人是一位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與大眾合作的丹麥B&O品牌的創始人是兩位工程師,而瑪莎拉蒂上采用的英國頂級音響品牌B&W,其創始人之一也曾在二戰時于英國皇家信號部隊服役。

詹姆斯·巴羅·蘭辛(James Bullough Lansing)

相比之下, 1946年誕生在美國音響品牌JBL,其創始人“詹姆斯·巴羅·蘭辛(James Bullough Lansing)”憑借愛好和天賦自學成才的經歷似乎無足重輕;但稍稍了解音響的人,都多多少少知道JBL在揚聲器發展史上重要的地位;而法拉利的擁躉,更是會對這個品牌耳熟能詳。

但是,最讓JBL能在所有音響品牌里與眾不同的,或許是其自合伙人空難喪生之后,公司便如走鋼絲一般命懸一線;同時在1949年公司面臨倒閉之時,最重要的一筆“救命錢”卻來自于創始人自殺而獲得的保險公司賠款。雖然我們不能創始人此舉是不是為了拯救公司,但歷史的演繹,確實是讓這筆錢發揮了關鍵性作用,也讓JBL公司渡過危機并發展至今。

12歲孩子驚動美國海軍

1902年1月14日,JBL品牌的創始人出生在美國伊利諾斯州馬庫平縣,他原名詹姆斯·馬蒂尼(James Martini),其父亨利·馬蒂尼(Henry Martini)是一名采礦工程師。

據說,年少的James Martini迷戀電子和機械。在大約12歲時,他依據一張草圖造了一個廣播發射器。這個發射器的信號強度可以直達伊利諾斯的大湖海軍駐地,軍方后來找到了小詹姆斯設立的這個射電源并及時將之拆除了。

成年后不久,詹姆斯·馬蒂尼為自己增加了中間名 Bullough,又將自己的姓氏更改為蘭辛(Lansing),而這改名背后的原因,現在已經查不到具體的緣由。

1924年,詹姆斯的母親去世,同年詹姆斯也離開了家,來到了鹽湖城發展。1925年,蘭辛在鹽湖城遇到了自己未來的妻子——格蓮娜·彼得森,當時他正在當地電臺擔任工程師,同時也為鮑德溫音箱公司工作。沒過多久,他還結識了未來的合伙人,美國空軍預備役軍官肯·代克爾。

初出茅廬

1927年3月9日,蘭辛和代克爾合伙在加州洛杉磯注冊了一家名為“蘭辛制造公司”的商用喇叭廠,主要生產收音機和落地式收音機用的喇叭。實話實說,這時的蘭辛制造公司不過是一個作坊企業,“所有員工”每天晚上在家里制作錐盆和繞制線圈,第二天再把這些零件送去組裝。

蘭辛制造公司

1933年,蘭辛的機會來了:當時美國米高梅制片廠因為難以忍受粗劣的劇院喇叭效果,決定自行設計音箱系統,而他們招募的電氣工程又把蘭辛給推薦了進來。經過不懈努力,這個團隊在1936年推出一款“謝爾熱號角(Shearer Horn)”的揚聲系統,并籍此獲得當年奧斯卡卓越技術獎。

謝爾熱號角(Shearer Horn)

在當時,米高梅的這套謝爾熱揚聲系統為影劇院音響系統設立了一個全新的標準。不過蘭辛對電影業影響最深遠的貢獻則是名為“Lconic”的雙路揚聲系統,這套由蘭辛在同一年推出的監聽系統,設計之經典以至于讓時至今日的全世界電影院中的號角喇叭,都是在Lconic基礎上延伸出的變種。

“Lconic”雙路揚聲系統

1939年,蘭辛最重要的合伙人肯·代克爾,在一次飛行訓練事故中身亡。失去了經營業務的左膀右臂,在技術上頗具天賦但對運營公司一竅不通的蘭辛,眼看著公司業務一落千丈但毫無辦法。

雖然此次空難只帶走了蘭辛的合伙人,但是蘭辛與代克爾的合作模式決定了對經營一竅不通的蘭辛,從此之后只能越走越艱難,最后被逼到絕境。

寄人籬下的五年

1941年,迫于生計的蘭辛不得已把公司賣給了Altec公司,而蘭辛則出任這家Altec Lansing新公司的工程副總裁。這次并購,給蘭辛提供了專注于技術研發的空間和環境。在之后的幾年里,蘭辛對音箱的制程作出了許多改進和優化,這些革新中的一部分,如在金屬心軸上高速繞制扁平導線音圈及高頻鋁質振膜的水壓成型技術等,至今還是全世界音箱制造的標準工序。

Altec Lansing公司

但是,蘭辛并不甘心寄人籬下,在把公司賣給Altec公司時,蘭辛答應收購方自己在5年內不會另立門戶,這為5年后蘭辛的出走埋下了伏筆。5年后的1946年,蘭辛離開了Altec Lansing公司并創辦了另外一家新公司。

JBL的前身

1946年10月1日,蘭辛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并稍后確定了公司的名字——詹姆斯·布洛·蘭辛音響公司(James. B. Lansing Sound,Incorporated)。新公司成立伊始,蘭辛依靠二戰期間在軍事領域率先使用的鈷磁技術,設計出了一系列優秀的揚聲單元。并于1949年,率先開發出面向私人家庭用戶的高保真揚聲器(D1004),這是歷史上第一次有工程師把專業音響技術應用到家庭音響系統中。

JBL品牌的前身

不過,縱使蘭辛在揚聲器設計和制造方面有過人的天賦,但他的經營能力卻一塌糊涂,沒有了昔日肯·代克爾的幫助,蘭辛的新公司還是難逃負債累累的財務報表。根據資料顯示,截止到1949年下半年,詹姆斯·布洛·蘭辛音響公司的負債達到2萬美金(2009 年的18萬美元)。

一場空難,兩條生命,一個新名字

由于沒有錢付給供應商,在連續不斷的打擊下,蘭辛無法看著自己鐘愛的事業不斷衰敗,最終在1949年9月24日于自家梨園自殺,年僅47歲。

不知是否出于有意,蘭辛在自殺之前購買了一份人壽保險,這份合同把受益人指定為蘭辛的公司和蘭辛的妻子。借助這筆因創始人身故而獲得的賠償金,蘭辛公司的繼任者威廉·托馬斯(William Thomas)逐漸還清了公司的債務,并在數年之后買下了蘭辛夫人繼承的公司股份,成為了詹姆斯·布洛·蘭辛音響公司唯一的所有者。

蘭辛之墓,自代克爾在空難中喪生之后,蘭辛的自殺,可以說是那起空難間接導致的第二個悲劇

手握蘭辛的遺產,托馬斯清楚蘭辛這個名字所擁有的巨大品牌影響力,雖然蘭辛飽受經營之苦,但他在研制一流音響的能力上幾乎無人可比。于是,托馬斯很快便推出了帶有James. B. Lansing簽名的揚聲器系列,旨在打造卓越的設計和制造品牌。

威廉·托馬斯(William Thomas)

但是,之前蘭辛曾供職五年的Altec Lansing公司此時坐不住了,明確反對托馬斯在品牌中使用Lansing這一寶貴的名字。經過長時間協商,托馬斯最終同意對方的要求,不再使用該字眼,但稍后便把創始人姓名的首字母提出來,簡化為一個全新品牌,此時,JBL公司誕生了。

后蘭辛時代

JBL品牌確立后,托馬斯努力經營著蘭辛曾經擅長的業務,不但與電影院音響制造商簽訂了穩定的供貨合同,還開發了著名的Hartseld揚聲器系列,這款被當時世界公認的終極夢幻器材成為了家庭高品質音樂的代名詞,以至于《時代》雜志贊譽JBL是世界最佳揚聲器制造者。

Hartseld揚聲器

1957 年,JBL的工程師 Richard Ranger 與設計師Arnold Wolf 共同研制了歷久彌新的音響系統Paragon。這套揚聲系統被置于一個優雅的實木柜內,其不僅是一款上乘的電唱機,更是一款時尚的客廳家具,以至于這款產品持續銷售達25年之久。

可以說,在JBL的托馬斯時代,Hartsfield和Paragon這兩款產品奠定了JBL在高保真音頻市場的地位,并成為JBL開疆擴土的重要貢獻者與推動者。

Paragon家用音響

經過20 余年的發展,JBL逐漸成為一家美國專業音響公司,而公司的所有者此時也萌生退意。1969年,商業奇才Sidney Harman(后來哈曼國際公司、哈曼卡頓品牌的創始人)間接收購了JBL公司,當年 Paragon系統及JBL 徽標的設計者 Arnold Wolf,則成了新時代JBL公司的總裁。

在哈曼的體系下,JBL 品牌背后的專業形象越來越濃。據說在1976年那陣,JBL生產的揚聲器在錄音室的占有率達到了70%以上;1981年,JBL更是發表了4330系臨場監聽系統,從此把錄音監聽揚聲器區分為制作監聽和臨場監聽兩大類,這個創造性的概念,使JBL一躍成為全球錄音監聽系統的權威。

4330系臨場監聽系統

但是,隨著1997年哈曼國際重組時把JBL品牌的市場定位重新確定為民用器材之后(主要是因為民品的利潤太高了,即使全世界的專業音響工作室都在大量使用JBL的專業揚聲器,JBL因此賺取的利潤還不及1/3歐洲民用市場獲利多),JBL便把精力逐漸轉向民用產品的設計和生產上,在專業揚聲器市場留下的空間,則迅速被德國、日本的新品牌填補。

演唱會上使用JBL揚聲器打造的“音墻”

眼下,如果我們在數碼商店里看到琳瑯滿目的JBL產品、或者在豐田車里看到JBL音響時,請不要對這個品牌一帶而過,要知道在它亮橙色、內嵌一個大驚嘆號的品牌LOGO背后,是一個創始人搭上性命換來的品牌延續,也是一個對待技術極度認真,并受到諸多頂級藝術場館、錄音室高度認可的音響品牌。

備注:JBL和汽車的關系

眼下,JBL與豐田汽車有超過20年的車用音響合作歷史,同時自2008年后,JBL也一直為法拉利提供頂級車載音響系統。

文章評論
大家都在搜
久久嫩草影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