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油和減排,無疑是當下最為"政治正確"的兩大汽車發動機考核指標,但努力達標的代價,卻是大排量發動機被逐漸邊緣化。畢竟要沒點黑科技或者奇門絕學,天生飯量就大的大排量發動機無法滿足日益苛刻的環保指標。而向環保勢力妥協的結果,便是大排量發動機的擁躉們愈發難以享受到那線性的澎湃動力,以及那種暢快淋漓和震顫心神的轟鳴。
而在被環保勢力排擠的,就有V8發動機。本來,V8發動機是整體性能最為均衡的動力單元,既非V10那種"油老虎",又不似V12那般殘暴得令人敬畏,更沒有V6那份底氣不足的勉強,可在一票4缸乃至3缸發動機的襯托之下,V8反而猶如恐龍般不合時宜。然而,這些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卻無力再現V8那平順而又充沛的動力以及低沉的迷人聲浪,更做不到V8發動機那收放自如的操控快感。即便如此,V8發動機還是抵不過環保勢力的"不懈努力",也變得日漸式微。如今更和大排量發動機一樣,只是性能控的情懷而已。
幸運的是,仍有不少汽車制造商一如既往地力撐大排量V8發動機,里頭不乏大牌名廠,比如笑傲豪華汽車江湖的百年老店Mercedes-Benz。遠的且不論,身為Mercedes-Benz S-Class前世的Mercedes-Benz 600于1963年上市時,就搭載著一臺6.3升V8發動機,型號為M100。此后,Mercedes-Benz的V8發動機歷經M116、M119、M113、M273、M278等型號的多代進化,已從最初的16氣門單頂置凸輪軸的機械式燃油噴射發動機演變成32氣門雙頂置凸輪軸的缸內直噴發動機,并具有雙頂置凸輪軸、雙連續可變氣門正時、可變長度進氣歧管、雙渦輪增壓等先進發動機技術。而這些發動機不但驅動著從S-Class到M-Class的大半Mercedes-Benz高端車系,更是多項發動機界權威大獎的???。
而身為Mercedes-Benz "官方高性能改裝廠"的AMG,對大排量V8發動機自然也是青睞有加。不光配給C 43 AMG等多款經典AMG車型全面優化的V8發動機,更專門為CLK DTM AMG等收藏精品量身定做過傲視群雄的V8發動機,甚至潛心自主研發出在2010年榮膺業界王冠——"International Engine of the Year Awards"之年度最佳性能發動機大獎的M156。
不同以往為Mercedes-Benz調校的動力單元,M156是Mercedes-AMG GmbH于2005年1月正式成為Daimler AG的全資子公司后,推出的首款純自主研發的V8發動機。而這款Mercedes-AMG V8發動機家族的“創始者”同時還是全球首款在氣缸套采用LSD電弧噴涂技術的發動機,能較同期發動機大幅減少對氣缸套的摩擦損耗,從而延長發動機的使用壽命。
此外,Mercedes-AMG還在M156的基礎上研制出一款性能更強的發動機,專供SLS AMG量產跑車使用,那就是M159。相比M156,M159雖然共享缸體等基本結構,卻換上全新的進、排氣系統和氣門、凸輪軸等相關零件,從而擁有比M156更為勁爆的動力輸出。
作為Mercedes-AMG首度完全自主研發的高性能發動機,M156 / M159系列堪稱長壽,直到2015年仍有服役。然而隨著環保條例的日益嚴苛,并且競爭對手們亦已相繼升級,M156 / M159系列自然也得更新換代,而接替它們的就是M177 / M178系列發動機。
跟同期的其他主流發動機一樣,M177 / M178系列也有渦輪增壓和缸內直噴等有利于降低油耗并優化排放的環保技術。因此在燃油經濟性和排放性能上,M177 / M178系列較前輩M156 / M159系列有著顯著的改善,能達到EU 6以上排放標準。與此同時,M177 / M178系列亦有自己力壓群雄的絕活。比如Mercedes-AMG首次把兩顆渦輪設在兩排氣缸的夾角中間,從而減小發動機的體積,為機器在發動機艙內爭取到更多的散熱空間;另外,M177 / M178系列使用NANOSLIDE電弧噴涂技術給氣缸套噴涂潤滑保護層,可減少約50%的摩擦損耗;此外還有用于冷卻增壓空氣的獨立低溫回路等等,不一而足。
不過,這兩款4.0升雙渦輪增壓V8發動機盡管缸徑、沖程、壓縮比等常規參數都一樣,甚至增壓器的壓強也同為1.2bar,但作為AMG GT跑車心臟的M178,和驅動高性能轎車AMG C 63 Sedan的M177,在具體調校上,各自的輸出特性、環境兼容性以及噪音舒適性等等還是有所差別的。順便一提,用于G 500的M176發動機也是M177 / M178的兄弟。
但說實話,以Mercedes-AMG的發動機研制功力,像M176 / M177 / M178這種輸出特性的調校只是小菜一碟,而重新改造的M157方能體現出Mercedes-AMG那爐火純青的技術功底。
M157是Mercedes-AMG品牌的3款現役V8發動機之一,但不同于另2款M177和M178,M157并非Mercedes-AMG的“原創”發動機,而是Mercedes-Benz M278發動機的高性能版本。相比4.7升的M278,Mercedes-AMG打造的M157通過擴缸將排量提升到5.5升,并把單個渦輪增壓器的壓強從0.9bar增加到1.0bar,以此換來輸出性能的明顯提升:最大功率就從M278的335kW直接跳到M157的400kW以上,而M278那大約700Nm的扭矩最高更可提到900Nm。如此迅猛的動力,足以喚醒S-Class、CL-Class這類紳士的野性本能,Mercedes-AMG對此很清楚,并放手讓M157施展渾身解數。
值得一提的是,M157還曾有過一款自然吸氣版本,型號為M152,是SLK 55 AMG的動力,但隨著SLK-Class在2016年更名為SLC-Class,并換上3.0升V6發動機,M152便就此隱退江湖。
事實上,Mercedes-Benz家里被Mercedes-AMG及其前身AMG改造過的V8發動機遠不止這些,將來必然還會生出更多的AMG系列V8發動機。同時,縱觀整個AMG的歷史,相比V6或V12發動機,對于主力車型的動力,AMG始終更為青睞整體均衡性更佳的V8發動機,這是毋庸置疑的。
Mercedes-AMG C 63 Sedan小傳
【AMG 190 E 3.2】
【W202 Mercedes-Benz C 36 AMG】
【W202 Mercedes-Benz C 43 AMG】
【W203 Mercedes-Benz C 32 AMG】
【W203 Mercedes-Benz C 55 AMG】
【W204 Mercedes-Benz C 63 AMG】
【W205 Mercedes-AMG C 63 Sedan S】
或許是命中注定,早在1993年被當時的Daimler-Benz AG收編之前,AMG便已和Mercedes-Benz C-Class Sedan結下因緣:20世紀80年代末,AMG用基于Mercedes-Benz 190改造的賽車參加DTM德國房車大獎賽,更依據賽車經驗打造出旗下首款經由Mercedes-Benz銷售渠道販賣的量產車——AMG 190 E 3.2。而底盤編號W202的首代Mercedes-Benz C-Class Sedan,正是Mercedes-Benz 190的后代。自那時起,每一代C-Class Sedan都有相應的AMG版本。
1995年,AMG“送給”第一代Mercedes-Benz C-Class一款經過高性能調校的Sedan,并以它那210kW的 3.6升直列6缸發動機將這款車命名為C 36 AMG。在1997年又換成4.3升自然吸氣V8發動機,并改稱C 43 AMG。而到W203一代,AMG先后為C-Class Sedan配過3.2升機械增壓V6和5.4升自然吸氣V8兩款發動機,分別對應C 32 AMG和C 55 AMG。顯然,在試過6缸發動機之后,AMG還是難以忘懷V8發動機的游刃有余。當然,無論搭載哪種發動機,這幾款AMG精心炮制的C-Class Sedan在各自的時代里,都是入門豪華轎車市場上最為強悍的性能機器之一。
而接下來登場的“W204 C 63 AMG”,則是最后一款由Mercedes-AMG為Mercedes-Benz御制的C-Class Sedan,其動力單元正是Mercedes-AMG原創V8發動機的開山之作:車壇聞名的M156,一款6.2升自然吸氣V8發動機。
然后就是2015年才正式發布的“W205 Mercedes-AMG C 63 Sedan”。作為Mercedes-AMG轉型獨立品牌后的首款C-Class Sedan,全新的Mercedes-AMG C 63 Sedan憑借一臺型號為M177的4.0升雙渦輪增壓V8,坐擁350kW@5500~6250rpm的最大功率和650Nm@1750~4500rpm的峰值扭矩,僅4.1秒就完成0~100km/h的加速,性能可比肩Mercedes-AMG的代表作:搭載M178發動機的Merceds-AMG GT跑車。
特別提示:目前Mercedes-Benz C-Class仍有相應的AMG型號,但若要享受操控樂趣并體驗性能極限,那還得是Mercedes-AMG親手打造的C-Class車系,畢竟那些用AMG套件包裝出來的Mercedes-Benz C-Class體內實在缺乏純粹的Mercedes-AMG賽車基因。
文章評論
時間|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