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15年里,中國的汽車產業已經形成獨特的特點和產業結構。那么,在未來的十年中,這個行業發展的新特征是什么?2025年的汽車產業結構又將是怎樣的格局?
6月8日下午,一場從整車廠、政策制定者以及經銷商和零部件供應商的角度對未來汽車產業將如何發展的大討論在2017全球汽車論壇閉幕式全體會議上如期展開。
作為今年全球汽車論壇的壓軸環節,在以“2025年汽車工業展望:機遇、挑戰與前進方向”為主題的閉幕式上,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吉利汽車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安聰慧、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廉玉波、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助理蔡賓等行業牛人對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的方向給出自己的預判。
朱華榮:體驗經濟時代痛點被放大
朱華榮認為,未來中國汽車產業將呈現四大發展趨勢。
首先,隨著當前智能+、互聯網+、新能源+等技術的不斷突破,汽車將成為下一個移動智能終端,是人性的體現和延伸,是人類靈魂和情感的外化。他說:“可能不到十年將會形成以車為核心的生態圈?!?/p>
其次,未來車企將遇到變革轉型,向產品+服務轉型,探索新商業生態模式。他說,“在如今這個消費者對體驗化要求越來越高的體驗經濟時代,消費者的痛點將被放大,需求將被強化。因此,不能生產出滿足用戶需求的產品,不能滿足用戶服務的車企將被淘汰。”
第三,未來中國汽車行業將開始資源整合,在互聯網造車、智能化、無人化大浪潮的沖擊下,各路互聯網企業紛紛涉足汽車制造領域,因此整合各路資源是車企需要關注的地方。
第四,未來汽車產業格局將重新洗牌。目前還有一些細分市場沒有被傳統汽車企業覆蓋,而未來五年競爭會比現在更加激烈。他說:“ 2016年中國品牌有46家乘用車企業,未來五年,中國汽車市場的競爭不斷加劇,最終可能只有5個左右的汽車品牌能發展的比較好?!?/p>
同時,朱華榮指出,中國車企應具備對新趨勢深刻的洞悉能力、打造經典產品和服務滿足消費者需求的能力、產業鏈的整合能力以及多渠道盈利的能力?!澳壳埃瑐鹘y汽車4S店高成本、低效率的運營模式必將被摒棄,并且會來的很快。”朱華榮補充說。
安聰慧:吉利將正面與合資品牌競爭
時代的變化對中國汽車企業來說存在著巨大的機遇。吉利汽車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安聰慧認為,中國自主汽車品牌的市場占有率一定會繼續攀升。
中國還需要一個自主品牌嗎?安聰慧給出肯定地回答:“有市場空間在,有差異化競爭優勢在,有客戶需求在,就有存在的必要。吉利汽車的定位就是要在中國品牌中占領絕對優勢,并與二線合資品牌展開競爭。”
那么,面對新時代下競爭的新環境,2020年要銷售200萬輛、進入全球前十目標的吉利又將如何布局?
安聰慧介紹說,吉利將從四個方面扎實高效地開展工作。首先,堅持以市場和用戶為中心,打造各個細分市場的標桿產品,滿足和引領消費者不斷升級和個性化的需求。其次,通過持續性的研發投入,確保形成世界一流的技術研發體系和技術原創能力,培養高素質的研發和技術人才隊伍。第三,加強集團內外部的資源整合與協同。第四,加大人才培養和企業文化建設的力度。
安聰慧說:“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是一個系統性的、全局性的課題,我們依然處在不斷摸索、不斷修正的階段。我們深知,只有中國汽車企業集體實現了可持續發展,中國汽車工業才能真正在全球舞臺上站穩腳跟?!?/p>
廉玉波:彎道要求有更強實力
中國汽車市場是全球汽車體量最大和發展最快的市場,未來中國汽車市場可能成為最大膽、最前衛的市場。那么,對于最有可能實現超越的新能源汽車細分市場上,中國車企又將如何把握趨勢呢?
“彎道只是提供了一個機遇,如果不足夠重視,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同樣會走傳統燃油車的老路?!北葋喌瞎煞萦邢薰靖呒壐笨偛昧癫ń忉屨f,“因為在汽車比賽時,彎道給車手提供了一個可以超越的機會,同時對汽車本身技術的含量、對賽車手的要求也更高?!?/p>
廉玉波指出,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集成是必然趨勢,中國市場目前還在成長發展之中,新舊技術交叉匯聚,新老車企需要不同的突破。
據廉玉波介紹,通過調研發現,中國有52%的消費者具有購買純電動汽車、或者混合動力的意愿;同時,中國“十三五”規劃提出了到2020年達到200萬輛新能源汽車需求,且中國自主品牌份額將達到60%;從經濟的層面,“一帶一路”促進了中國車企共謀全球布局的新機遇,這些都是未來汽車市場潛在的發展機會。因此,中國汽車企業必須修煉內功,關注消費者,兩手都要去抓。
機遇與挑戰并存,廉玉波認為中國新能源汽車仍然面臨很多挑戰,比如國家的退補。他說:“退補是一個雙向驅動,會激勵中國車企要大大提高產品的競爭力、掌握整個全產業鏈的核心技術、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為此,比亞迪從電池、電機、電控整個電動車產業鏈深入發展,掌握核心技術,提高整個產業鏈的效率,降低成本,以此應對國家補貼的退坡?!?/p>
蔡賓:汽車產業將發生三大變化
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助理蔡賓認為,中國經濟發展趨勢變化必將決定和影響著中國汽車未來的發展方向。在傳統產業投資基本飽和,現在新的技術新的產業、新的業態、新的模式不斷涌現,過去排浪式的消費方式,逐步被多樣化個性化的消費取代,中國經濟正向著創新導向型經濟在轉型,未來中國汽車產業必將走差異化的發展之路。
蔡賓說:“對于中國汽車產業而言,創新雖然是比較傳統的一個詞,但是仍是未來中國汽車市場發展的一個主題詞。以創新為導向,就是要突破原有的發展路徑,探索創造新的緯度空間,在不確定的環境下尋找和創造新的市場機會。”
他說:“用戶與技術的兩個深刻變化,對中國汽車行業的發展趨勢必將產生革命性的影響。因此,未來汽車產業趨勢變化將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就是在研發環節,新能源、互聯、智能等技術的跨界進入和融合,不僅讓汽車的評價標準發生新變化,也讓傳統汽車技術升級的方向和路徑發生根本性變化。第二個方面就是在制造環節,移動互聯、大數據的出現,讓智能制造成為可能,傳統的汽車面臨著變革壓力。第三個方面就是消費服務環節,隨著新生代消費者消費模式的變化,以及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讓服務體驗在汽車產業中的地位得到的顯著的提升。”
蔡賓坦言,隨著金融和汽車服務融合的顯著加深,未來汽車的擁有方式和使用方式將發生根本性變化,共享出行將成為新的商業模式。
文章評論
時間|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