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受各地強降雨影響,交通事故發生率呈現上升趨勢,當然缺乏雨天駕駛經驗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然而因車輛存在故障或零部件老化,同樣會對雨天行車造成一定影響。對此車主應未雨綢繆,關注愛車“健康”,從而確保雨天行車安全以及降低雨水對車輛的損傷。
一、 對行車視線造成影響
如果在天氣晴朗、能見度較好的情況下,除長期不洗車對視線造成一定影響外,通常車主都會忽視那些與雨天行車視線息息相關的零部件。然而正是這些“不起眼兒”的小零件,卻在關鍵時刻起到大作用。因此,在日常用車過程中,車主應對以下部位是否存在故障或老化現象做相應檢查。
1、車窗切水條:影響駕駛員觀察車側及后視鏡
危險指數:★★★
可能有些車主還不清楚車窗切水條是什么,或者并不知道它有什么用,因此在日常使用及養護車輛時經常被忽略。顧名思義,切水條就如同一個刮板,可以在車窗玻璃升降過程中刮掉附著在表面上的雨水,同時也起到防止雨水流入車門內部的作用。
然而,車質網每年都會接到不少車主對車窗切水條的投訴,目前相關投訴已達300余宗。據一位來自湖北的童先生介紹,車窗切水條不切水,導致雨天無法看清后視鏡,或存在行車安全隱患。那么,為何這樣一個使用頻率并不高的零部件會出現故障,原因有以下幾點。
從車質網接到的投訴來看,車窗切水條不刮水一般有兩種原因導致:其一為切水條老化,如圖1所示經長時間使用,切水條橡膠部位會老化發硬,而內側的植絨面也基本磨平,從而導致切水條失效。其二為產品設計缺陷,如圖2所示,有車主將出現問題的切水條與改進后的產品進行對比發現,改進后的切水條橡膠條的角度和長度明顯得到改觀,與車窗玻璃更加貼合,不僅可以起到刮水的作用,還能減少雨水流入車門內,降低生銹的風險。
2、前風擋雨刮器:影響駕駛員觀察前方視線范圍
危險指數:★★★★
相比車窗刮水條,如果前風擋雨刮器及雨刮片存在問題,將直接影響駕駛員觀察前方路況的視線范圍,不僅會模糊視線還會增加盲區,極易引發交通事故。從目前車質網接到的投訴來看,有關雨刮器故障的投訴已累計達700余宗,其中多以雨刮器異響、雨刮片刮不凈等問題為主。
而在日常使用中,車主往往并不太在意雨刮片,只要能用就行,以至于雨天時對視線造成一定影響。一般情況下檢查雨刮片并不難,車主可以通過檢查橡膠條是否有損傷、彈性如何,來判斷其狀態。從車質網實際案例來看,如果雨刮片刮不凈或者工作時出現異響,原因一般為以下幾種:其一為前擋風玻璃有較難清洗的污垢,遇到這種情況建議不要反復操作雨刮器,有可能會進一步損傷膠條;其二為雨刮片出現老化或開裂,在雨刮器工作時會出現異響或抖動的可能;其三,雨刮器搖臂位置不正確,可能會增加A柱盲區面積,在拐彎時對行車安全造成一定影響。一般情況下,車輛雨刮片多建議在行駛里程15000-20000公里或12個月左右更換,并且在雨季來臨前要及時對其進行檢查。
3、照明系統:影響可視范圍 對其他車輛造成影響
危險指數:★★★★
提到汽車照明系統,照射范圍和亮度是保證行車安全的硬指標,而長期在城市中用車的車主可能會忽視這一問題,原因在于城市道路夜間照明情況較佳。然和在陰雨天路燈未開或因暴雨導致部分路段照明線路出現問題后,大燈亮度不夠就會對行車造成一定影響。
目前車質網接到的此類投訴并不少見,已累計達430余宗,其中不乏因設計原因而導致大燈亮度不夠的問題。來自陜西的龍先生對此吐槽稱,開夜車時發現大燈燈光很暗,近光燈路面視線不清,如遇坑洼路面只有靠感覺,開車時心里完全沒底。經龍先生與維修人員探討,認為是燈光設計不夠合理導致亮度不夠。設想如果在大雨天遇到躲雨的行人,或是路面井蓋被沖開等突發情況,如果車燈照射強度不夠將會造成較為嚴重的后果。除設計缺陷以外,如果車輛經長期使用后發現大燈亮度下降,建議車主及時更換燈泡,并檢查大燈燈罩及反光板是否因表面老化而發污,影響燈光照射強度。
此外,相信有不少車主在路上都遇到過前車剎車燈不亮的情況,選擇的方式要不盡量遠離,要不選擇并到其他行車道。其實,并非這些車主不清楚自己的尾燈或者剎車燈不亮,只是日常使用中并不以為然,認為車輛年檢前把燈光修好就可以,但這樣一來卻給他人造成較大安全隱患。尤其是大雨來臨之際,本身路面濕滑會影響剎車制動力,再加上能見度不高,如遇突發事件,后車將很難在第一時間做出反映,造成追尾事故。
為提高行車安全性,目前不少品牌車型都帶有日間行車燈、大燈轉向輔助、隨動轉向大燈等配置。然而由于車主平時并不會對這些“輔助配置”多加關注,致使出現故障后并不知曉,或者是因不影響正常照明而忽視。但殊不知,這些輔助照明恰恰可以緩解前文中提到的視線受阻問題,從而減小事故發生的幾率。
二、 或對車輛造成傷害
大雨來臨之際,一些潛在危險也悄悄地靠近我們的車輛,如果車主平時疏于養護,就會因車輛存在故障而不幸“中招”,比如因密封問題而導致的車身漏水。對此,車主在日常用車過程中,也應對以下各部位進行檢查,以排除可能存在的故障隱患。
1、前風擋排水孔:積水進入發動機艙損壞用電設備
危險指數:★★★
在車質網接到的投訴中,反映發動機艙漏水的投訴較多,截至發稿已累計達上千宗。從車主描述的情況來看,在打開發動機蓋后發現雨水未經導流,會直接排流到發動機艙內,擔心會引起其他安全問題。如上圖所示,通常情況下,由于車輛前風擋排水槽因長期使用未清理,樹葉、泥沙等異物會將排水孔堵塞,導致雨水無法排出而流入發動機艙,將可能對車輛電路造成一定影響。
除人為因素外,在車質網投訴中也有因設計原因造成的漏水,但相關企業并不承認存在安全隱患。據車主爆料,在拆開前風擋玻璃下方的密封件后發現,車輛并沒有設計雨水導流槽和排水孔,雨水從前風擋玻璃直接經隔音棉流入發動機艙。雖然行業內并未對雨水直接進入發動機艙是否存在安全隱患有定論,但車主擔心流入的雨水,不僅會導致隔音棉霉變,還會對車身部件造成一定腐蝕。但這并不是最大的危險,眾所周知電瓶、保險盒、主線路、ECU控制單元等電器元件都布局在發動機艙內,雨水可能會引起線路短路、電器元件燒毀等問題,給消費者帶來較大損失。
2、天窗及門窗密封性/排水:車內進水損壞車輛用電設備
危險指數:★★★★
目前天窗越來越普及,甚至今后可能逐步演變為“標配”,但問題也隨之而來,這就是天窗漏水故障。從車質網數據來看,目前涉及天窗漏水問題的投訴多達380宗,分析其故障原因主要分兩種情況:第一,天窗并不是一個純封閉的結構,那么當雨水流到天窗框架凹槽內,排水是否通暢則成為決定性因素。從投訴案例來看,大部分天窗漏水問題都與天窗排水管堵塞有關,如果滑軌中灰塵較多并伴有雜質,勢必會堵塞排水管。因此車主在平時保養時應保證天窗凹槽內部清潔,以避免堵塞排水管。
第二,天窗對于裝配工藝及密封性的要求也較高,如果天窗密封膠條在裝配中存在缺陷容易發生翹起,或因橡膠材質耐熱性及耐紫外線能力較差,在陽光長期暴曬后容易發生老化,從而導致雨水從天窗縫隙處漏入車內。
但無論是何原因,天窗漏水后雨水會積存在地板下方,如果積水嚴重有可能會使全車線束泡水,極易引起線路短路。不僅如此,一些高端車型還會將控制模塊放置在座椅下方,對此車主應及時到4S店拆解全車座椅、地墊,進行晾曬處理,以免造成更換全車線束及控制模塊的悲劇。
3、發動機啟停系統故障:雨天及時關閉 以免發動機受損
危險指數:★★★★
發動機啟停系統是指車輛在行駛過程中如遇紅燈、擁堵時,發動機會自動熄火。當需要繼續前進時,系統會自動重啟發動機。不同汽車廠家的啟停系統操作有所不同,有的是靠制動踏板來控制發動機啟停。對此在雨天行車時,建議廣大車主及時關閉啟停系統,如果涉水熄火后啟停系統還處于工作狀態,那么后果將與進水后二次打火一樣,將會因頂氣門導致發動機大修。
在車質網投訴中,有車主反映個別品牌車型在設計之初,并未考慮啟停系統關閉需求,以至于無法進行手動關閉,給雨天行車造成安全隱患。除此之外,雖反映發動機啟停系統故障的上百宗投訴,多以熄火后無法啟動故障為主,但介于關閉啟停系統按鍵失效及控制單元故障有其存在的可能性,車質網建議廣大車主如果發現車輛關閉啟停系統按鍵失效,千萬不要忽視這一問題,盡量在雨季來臨前妥善處理。
三、或增加車輛失控風險
實際在雨天行車時,車主最為關心的話題就是安全,而說到安全就不得不提車輛的剎車系統、輪胎以及懸掛系統。那么,車主在日常駕駛過程中,有哪些影響行車安全的問題會在雨天被放大,車主又應重點檢查哪些部位,在以下內容中將為您一一解惑。
1、輪胎磨損:降低輪胎抓地力
危險指數:★★★
眾所周知,輪胎是汽車唯一直接接觸地面的部分,因此輪胎的健康對于行車安全至關重要。在車質網接到的投訴中,與輪胎問題有關的投訴數量相當龐大,達近9000宗之多。其中與雨天行車安全息息相關的是輪胎磨損,一旦花紋過度磨損將降低輪胎抓地力,尤其在濕滑路面可能會令車輛出現剎車距離過長、車輛失控等情況。因此,車主應及時檢查輪胎表面,如果胎冠花紋高度已接近輪胎磨損的極限標志,建議車主及時更換。
2、懸掛系統故障:車輛容易出現吃胎偏磨、跑偏、甩尾等
危險指數:★★★★
懸掛系統不僅可以改善乘坐的舒適性,同時還兼顧一定操控性能,降低了駕駛時車輛失控的風險。然而,由于目前的車企尤其是自主品牌,并不十分重視對懸掛系統的調教,導致部分車型懸掛系統存在問題,出現吃胎偏磨、跑偏甚至是甩尾失控等故障。來自北京的師先生在投訴中反映,車輛在購買后一直出現車尾橫向擺動現象(俗稱甩尾),尤其是在滿載時最為嚴重。后經4S店檢查后告知這一問題為“通病”,懸掛減震彈簧偏軟成為該車型的設計缺陷。對此,師先生認為如果在雨天行車時出現甩尾,很有可能會導致車輛失控,從而引發交通事故。
除此之外,還有車主在投訴中稱,在車輛行駛里程達17500公里時發現后輪出現吃胎,局部已磨損至極限標志。此后,該車主在4S店做四輪定位時驚奇地發現,該車后懸架左右不對稱,也正因如此才會出現吃胎偏磨問題。車質網數據顯示,有關懸掛系統故障以及吃胎偏磨問題投訴多達2000余宗,由此可見該問題具有一定普遍性,而這些車輛在雨雪天行車時均存在一定風險。
3、主動安全系統:增加車輛失控風險
危險指數:★★★
車身電子穩定系統(ESP)綜合了ABS、BAS以及ASR三大系統于一身,能夠通過轉向、車輪轉速以及橫向加速度等信號,以施加制動力的方式控制車輛行駛軌跡。而一旦ESP系統存在故障,雨天行車時很可能會因系統失效,而無法控制車輛行駛軌跡增加失控風險。來自河北的賀女士就因此而天天擔驚受怕。據賀女士透露,提車后儀表經常出現ABS/ESP/ASR系統故障報警提示,并且時好時壞,到4S店檢查后,由于是偶發故障遲遲未能解決。目前,賀女士因擔心車輛會因此出現事故,也不敢開車帶家人出行。
由此可見,雖然ESP系統故障并不會直接造成車輛失控,但對車主而言失去了ESP就相當于改變了平時的駕駛習慣,很有可能會因一次不經意的操作而導致車輛失控。因此,在車輛出現ABS/ESP等系統故障時,最好還是到4S店進行檢查,保障車輛在雨天的行車安全。
4、制動系統:雨天制動距離更長 謹防剎車失靈/偏軟
危險指數:★★★★★
最后,我們來說一說對行車安全中最為重要的的剎車制動力問題。在車質網投訴中,有關剎車失靈問題的投訴達上千宗,而有關剎車偏軟問題投訴也有近360宗。設想如果當車輛出現剎車失靈,那車主肯定會在第一時間將車輛進行維修。而出現剎車偏軟故障后,如果車主并未及時檢修,會因雨天路滑造成剎車距離更長,從而增加碰撞風險影響行車安全。
眾所周知,制動力是靠剎車盤片(或剎車蹄鼓)施加到車輪上,如果剎車盤片摩擦力不足,將可能會感覺剎車偏軟。此外剎車盤片接觸面不平,也會導致在剎車時不能均勻施加制動力。
當然,決定制動力大小的還有剎車泵,如上圖所示,整個剎車系統帶有一個剎車總泵與四個剎車分泵,如果剎車泵工作時所產生的壓強未能達到標準,那么施加到剎車盤片后,會因卡鉗壓力不足而影響到制動力的大小。如果您的車輛存在上述問題,建議車主及時檢查剎車系統,對剎車泵、剎車油管以及剎車盤片逐一排查。
總結:
雨季行車最為關鍵的就是安全問題,對車主而言駕駛技術可以練、經驗也可以積累,但如果車輛本身存在故障問題,車主未及時發覺或忽視其存在,那無異于人為增加雨天行車的不安全因素。因此,通過本文對影響雨季行車安全故障的分析,希望能引起廣大車主對愛車的關注,在雨季來臨前消除那些影響行車安全的故障隱患。
文章評論
時間|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