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屏幕前的90后,與我有著相同的經歷,做事前的出發點總是趨于利好,但最終結果往往和預期存在偏差,甚至有時還會大相徑庭甚至適得其反,如何拿捏“度”在中國文化里是個博大精深的問題。當然觸類旁通,對于車企而言想要在競爭愈發激烈的市場中,保持自己先發制人的優勢,無疑要做出些許改變,關鍵的問題在于“改哪里”和“怎么改”。
正如本期試駕的2017款國產奧迪A3,選擇在國產寶馬1系上市兩個月后發布,其用意不言而喻。作為最早涉足國內的豪華品牌緊湊型車,雖有先發優勢但老款車型已缺乏新鮮感,借改款之際以全新的面貌示人尚屬情理之中,搭載1.4T發動機的35TFSI車型得以保留,之前的40TFSI版本則換裝全新2.0T發動機,只是為了動力更加強勁?依我看沒有這么簡單!
外觀:年輕時尚 略帶家族化痕跡
時隔三年,國產奧迪A3推出了改款車型,雖然我們拿到的是40TFSI版本,但并非帶有外觀套件的運動型,有些小遺憾不過更多的卻是驚喜。前臉看去六邊形進氣格柵依然是標志元素,較之前款造型更夸張且邊角十分尖銳,同時加入了更多鍍鉻裝飾。前唇處采用貫通式設計,中間部分則為貨真價實的鏤空造型,在營造運動氛圍方面強于老款車型,當然外觀只是為其秉性埋下的伏筆。
頭燈輪廓可以說照搬換代后的A4L車型,難逃“套娃”詬病,好在引入矩陣式LED燈組以提升其科技感,同時也轉移了人們對造型方面的關注。形似回旋鏢的日間行車燈頗為犀利,上部兼顧轉向燈之用。由外至內依次為近光和遠光燈組,原霧燈位置被鍍鉻飾條替代,減配了?正好相反,霧燈的位置上移至大燈底部,同樣采用LED光源,點亮效果讓人滿意。
側面線條依舊相當凌厲、簡潔,尤其是在熱衷“原汁原味”的擁躉們看來,相比三廂版車型,裝備銀色行李架的Sportback車型更具年輕氣息。改款前后奧迪A3的車身尺寸變化不大,較之老款兩廂版車型長度縮減了3mm,軸距依舊維持在2629mm。
尾部造型變化甚微,保險杠下方加入了反光板和鍍鉻飾條,同時黑色材質采用融入些許導流造型,擴大視覺寬度之余強調了層次感。值得一提的是,尾燈不僅內部結構進行了調整,其示廓燈設定為長亮,與前方的日間行車燈作用相同,遇到逆光行駛時可提示后方車輛,從而提升了自身行車安全。
18英寸多輪輻拋光鋁合金輪轂可謂是點睛之筆,無論造型亦或尺寸,較老款都有不小提升。輪胎使用韓泰Ventus S1 evo2規格為225/40 R18,比較注重運動和高性能表現,正如小編上文所述,原配輪胎也是整車取向的佐證之一,是不是對其動態表現更加期待了?至于后備箱隔板下的,不出所料是非全尺寸備胎。
內飾:配置不“高” 夠用即可
改款后的奧迪A3車內布局與此前基本相同,中控臺依舊延續簡潔圓潤的造型風格,大面積覆蓋的軟性搪塑材質,門板等處則采用真皮包裹,擋把周圍采用金屬拉絲飾板妝點,營造出低調氛圍的同時不失質感,與其自身定位相符。
40TFSI風尚型裝備三輻純圓方向盤,底部帶有鏤空設計,三九點處的凹陷與手掌貼合度堪稱完美,且包裹的真皮材質防滑效果值得肯定,其直徑恰到好處,不過吹毛求疵的說圈輻略細。
傳統的機械式儀表盤采用黑底白字搭配,水溫機油量信息則為電子顯示,雖然看上去不算驚艷,但重在清晰度較高。中間的行車電腦顯示屏,除了包含常用的瞬時油耗及剩余里程等信息外,通過藍牙連接手機后可直接撥打電話,不過彩色顯示屏需要選裝獲得。
可收起的7英寸液晶顯示屏分辨率很高,中間空調出風口下方還提供了獨立的收折按鍵。擋把后方的MMI控制面板與同家族其他車型相似,電話、多媒體和地圖等,可通過對應的快捷鍵進入菜單,使用邏輯十分簡單,如果選裝導航系統,中間旋鈕還能夠支持手寫輸入。
而擋把右側獨立出的曲目調節旋鈕,便于副駕駛席乘員進行控制,人性化程度無須贅述。
帶有自動駐車功能的電子手剎和自動啟停系統,時至今日已不算高科技裝備,從實際感受而言,自動駐車系統解除時,那種掙脫韁繩的突兀感已不復存在,而自動啟停裝置再次點火時也沒有給車內人員帶來多余震動,電腦邏輯非常值得肯定。
電動天窗采光面積值得肯定,雖然尺寸未到“全景”級別,但黑色車頂仍然讓人印象深刻。后排中間為乘客提供了空調出風口和12V電源,單獨夠買個轉接裝置即可為移動設備充電,配置在意料范圍內,不算奢侈但絕對夠用了。
作為豪華品牌,設計經得起推敲且便于日常使用,才是應該展現的一面,譬如后備箱兩側凸起的LED照明燈;通過預留一定回縮量,使得隔板掀起后可起到限位作用?;蛟S是偶發現象,我們的試駕車關閉后尾門時必須堅信“大力出奇跡”,否則行車電腦會提示其仍處于開啟狀態。
性能:動力不太線性 底盤相當扎實
改款后的奧迪A340TFSI車型,換裝了第三代EA888的2.0升渦輪增壓發動機,這也是該車首次推出“2.0T”車型。當然我們對它并不陌生,從數值來看其與現款A4L車型調校相近,最大功率都為140kW,爆發轉速鎖定在5000rpm,而320N·m扭矩峰值沒有變化,只是輸出區間后延至1600-4000rpm,簡言之相比A4L,奧迪A3更偏向高轉速輸出。另外,較之此前40TFSI車型使用的1.8T發動機,功率扭矩均有一定漲幅,也正因如此該車的個性更加鮮明。
與之匹配的7擋濕式雙離合變速箱,會成為駕駛者“降服”這臺小怪獸的利器。然而它并非是原先的DQ380,經過對密封圈、軸承、以及油泵液壓系統等多處進行優化,現在更名為DQ381,平順性表現更加出眾,低速時的闖動感也得以緩解。
起步階段油門反應略感遲緩,尤其是D擋模式下發動機1000—1500rpm時,很難讓人相信這是一臺2.0T車型,如果你對此產生怨念并繼續踩下油門踏板,那么轉速表指針便迅速劃過2000rpm,隨之而來的推背感會讓人措手不及,就像前一秒還是正宗的英國管家在詢問“確定現在出發嗎,先生”,下一秒仿佛坐在彈射起飛的戰斗機內。渦輪介入時的突兀感在奧迪旗下的產品中出現,小編不免心存疑慮:“我是不是拿到了假A3”。
當然先別著急下定論,和人一樣,個性或者說是小脾氣誰都會有,關鍵要看怎么相處。掌握這套動力總成的秉性后,嘗試在低速時不去催促,而是掌控腳下的踩踏力度,1800rpm左右輕盈暢快的加速感受著實讓人印象深刻。雖然轉速表剛剛劃過2000rpm時動力輸出的“爆發感”依然存在,但遠不如之前突兀,伴隨轉速提升,加速力度穩中有升且源源不斷,80km/h后超車僅需稍加深踩油門便可輕松完成。
不過回想它凌厲的外觀以及不屑于低轉速的動力表現,吃齋念佛的駕駛心態有些不合時宜,換入S擋后發動機會維持在踴躍發力的轉速區間內,同時變速箱也會推遲換擋,油門到底,強烈的推背感便會如影隨形??杉幢闳绱耍珹3也會保留一絲絲恬靜,猛而不燥是豪華品牌應有的姿態,更何況它并非S3或RS3,換擋手起刀落但能夠察覺到實際動力銜接被刻意放緩,除了緩解低擋位間的沖擊外,高擋位悄無聲息的換擋動作也不失為一種享受,當然這只是相比雙離合變速箱而言,較之傳統的AT其相應仍具有明顯優勢。
懸掛結構仍采用前麥弗遜后多連桿式獨立結構,重點在于均帶有副車架及橫向穩定桿,從駕駛感受而言,奧迪A3的底盤只是偏向硬朗但韌性相當充足,減震器能夠將路面顛簸悉數過濾,雖然會傳遞給駕駛者些許路面信息,但整個過程干脆利落且相當扎實。即便駛過公園中凸起較高的橡膠減速帶,車內的震動也十分有限。
舒適性對它來說或許只是“兼顧”,遇到急彎時才能窺探其真實功力。以70km/h時速駛入盤橋彎,重心轉移的過程中會夾雜有些許推頭傾向,此時修正轉角,車頭會順勢指向彎心,甚至可以讓人錯以為這是臺四驅車型。出眾的車身平衡與自身剛性,在賦予其更多駕馭樂趣的同時,那份從容讓人信心十足而又欲罷不能。
好像忘記說奧迪A3的轉向系統了,也難怪,指向精準卻不犀利,路感有限甚至難以掩蓋自身電子助力的本質,遇到顛簸路面還能夠體會到有一定虛位存在。單說這方面定是槽點不斷,但結合該車整體動態表現,依我看來它剛剛好,移動過程即可輕松閑逸緩解擁堵帶來的煩悶,偶爾釋放激情也不至于神經太過緊繃,如果你也是尋求操控,卻不打算把公路看做賽道的朋友,這個味而就對了。
隔音性方面,在炎炎夏日關上車窗,空調風量超過5擋后,鼓風機的噪音會比較明顯,至于胎噪和路噪,奧迪A3抑制得相當到位。而深踩油門時傳來的引擎聲,都準備“放縱”了,為何還要在意這些呢?D擋正常駕駛時還你一份靜謐不就行了?
空間:表現超過預期
或許購買豪華品牌緊湊型車的消費者,首要考慮的并非是其駕乘空間表現,然而對于想要在該細分市場擁有話語權的奧迪A3來說,眼里可揉不得沙子。身高180cm的體驗者在前排擁有一拳頭部余量,加之前排座椅均提供電動調節和腰部支撐功能,駕乘舒適性得以保障。
移步后排,保持駕駛席座椅位置不變的前提下,體驗者頭部距車頂仍有三指余量,值得一提的是,車頂采用明顯的內陷式設計,實際感受強于測試值。而腿部空間可達兩拳,在緊湊型家轎中表現可圈可點。
不僅如此,狹長的門板儲物槽足以輕松容納飲料瓶,中控臺下方提供有兩個杯架,同時前方的凹陷處還可用于放置手機。
中央扶手箱深度中規中矩,好在儲存手機或錢包等不在話下,CD機隱藏在手套箱內,下方的儲物槽足以盛放飲料瓶等物品。值得一提的是,副駕駛側還提供有置物網兜,不僅具有一定私密性,不使用時還可以節約車內空間。
當然為后排乘客預留的置物空間同樣可圈可點,后排扶手設計有可伸縮的杯架,以及帶有蓋板的儲物槽,其后方隔板也能夠向前翻折并與后備箱貫通,行車過程中取放物品頗為便利。然而驚喜并未到此為止,后排坐墊中間的儲物槽能夠完全沒入iphone7,用于存放體積較小的貴重物品再合適不過。
從廠家公布的資料來看,奧迪A3兩廂版車型后備箱常備容積為380L,將后排座椅按比例放倒后,可進一步擴充至1220L,而掀背車型擁有三廂車難以比擬的后尾門開口面積,取放大件行李更為從容。同時掛鉤及錨點等一應俱全,左側還設計有置物網兜,避免了零散物品在車內不易固定的煩惱。
安全:高科技配置需選裝
40TFSI在奧迪A3陣營中是名副其實的“高配車”,諸如頭部氣簾、膝部氣囊和胎壓監測等都是標準配置,后排兒童安全座椅接口照顧到了不同年齡段乘員的安全。此外駕駛輔助裝備方面,倒車影像、自動駐車和電子手剎對提升日常行車安全性功不可沒,剎車輔助、牽引力及車身穩定控制系統,在遇到危險狀況時能夠為打滑車輪施加制動力,最大限度避免失控現象發生。不過對于豪華品牌而言,并線輔助和車道偏離預警系統仍需選裝略感遺憾,防范于未然遠比亡羊補牢更加重要。
總結:
對于廣大消費者而言,奧迪A3的35TFSI和40TFSI車型,只是簡單的配置高低問題,這點我不否認,但在我看來至少后者遠不止如此。改款后首次裝備2.0T發動機可謂是其亮點所在,賬面數據或許似曾相識,而實際駕駛感受卻與搭載相同發動機的車型差異巨大,保持2000rpm以上,或者直接換入S擋,充沛的動力儲備,完全能夠滿足駕駛者對操控的追求。當然驚艷之處在于,奧迪同時提供了“兼容并包”風格的底盤,以及剛好中和運動與舒適的轉向系統,僅駕駛層面奧迪A3做的恰到好處。
對于改款車型而言,既要保持自身的新鮮感,同時要在對手的圍攻之下突圍,2017款奧迪A3全新的面龐以及“燈廠”元素,不失為其新的關注點,而換裝2.0T發動機則側面凸顯其自身的性格特征,仍需提升之處固然存在,否則誰會期待換代車型?考慮到目前市場的終端優惠,現在“折中”剛剛好。
文章評論
時間|熱度